当前位置:
高职高考语文 > 语文大讲堂 | 放弃了语文6分默写的人,后来怎么样了?
大撕兄注:本文源自高中生学习,由湘语文进行补充。讲述的现象源自于高考,但却存在于大多数3+证书高考备考的同学之中。
很多同学也跟文中的那些高中生一样,觉得语文默写题的那六分要背的古诗文太多而放弃。希望大家可以静下心来看完这篇文章。
<section class="xmyeditor" powered-by="xmyeditor.com" style="letter-spacing: 0.544px; font-family: -apple-system-font, BlinkMacSystemFont, " helvetica="" neue",="" "pingfang="" sc",="" "hiragino="" sans="" gb",="" "microsoft="" yahei="" ui",="" yahei",="" arial,="" sans-serif;"="">
那天晚上,我们就这样的一个话题征集了回答:那些语文考试中,放弃了6分默写题的人,后来怎么样了?
当年的自己,也是天真地以为,花上百个早自习的时间与精力去挣这6分,太不划算了。哪怕扔掉这6分,还有144分呢。
可后来的结果是,语文的另外的分数并没有增多,这6分也没抓住!
语文老师把我叫出去,教训了我一顿:他说考试时,并不是说你手里有150分的卷子,会扣多少分;而是这份卷子你的初始分数只有0分,在此基础上,你有把握能得到多少分?这6分是你只要背了就能得到的,如果还要放弃,那些即使努力学了也不一定能得到的分数,你如何能够保证能得到呢?
再何况,湘语君觉得,你背了这6分,就仅仅是得到了默写的6分吗?不是的,你不经意间储备了不少作文素材,可以用到相关主题的作文里,你在熟背经典课文的基础上,深化了对文言诗文的理解,你还积累了不少文言词汇,夯实了你的语言基础积累。而且,高考题目虽然基本来自课外,但不少也是课内的迁移。
举个例子,2020年全国卷Ⅰ作文题是齐桓公、管仲、鲍叔牙的故事,湖南就有篇高分作文,题目叫做“应慕鲍叔高义”,不就是我们背诵的“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,徒慕君之高义也”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的化用吗?你能否认这个标题对于文章的意义很大吗?
再比如,2016年全国卷Ⅱ考了个文化常识“东宫”,不就关联到我们熟背过的《陈情表》:猥以微贱,当侍东宫,非臣陨首所能上报。而且,教材里有明确的注释,东宫就是借指太子。
还比如,高考文言文的翻译题,考查各类句式,比如:岂……哉,得无……乎,何以……为。在我们背诵的课文里,都有相同的句式。
是啊,6分的默写题,在满分为750分的高考试题中,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。但是,它真的仅仅是只值6分的默写题吗?我觉得不是。
事实上,有多少的题与这6分的默写题有着大体的相似:
你可能忘了吧,你高中三年背了多少篇晦涩难懂的文言文,最后考的也不过是10多分的题目;
你可能也忽视了,数学中一个选择题考察的那个知识点,你也曾花几个章节来学习,做了几百道题来巩固;
你可能还没注意到,你学了成百上千个公式,背了上百遍的历史大事表,其实最后也都是为了多得一分,再多得一分。
高考这座城池,是由一砖一瓦慢慢搭建的。这6分的默写题,就是那一砖一瓦,而且是只要你肯学,就一定能挣到的一砖一瓦。而对这6分的态度,也体现出了你是否有踏踏实实学习的态度。
今天这6分的默写题可以放弃,明天那5分的选择题也可以放弃,后天那10分的客观题同样可以放弃。
不是那种学了却学不会的人,而是那种简单的不愿意学,难的又学不了,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找借口退缩的人。
6分的默写题,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要放弃?
这是因为很多同学看到了这6分的背后,是枯燥无味的上百首古诗词背诵,是机械地一个字一个字的堆砌默写。
而实际上,对于需背诵篇目的学习,一方面应该是带着理解去记忆,这样会让记忆更为深刻;另一方面,是需要你看到背诵篇目和诗词鉴赏、文言文翻译和写作的相辅相成。背诵的时候,要有意识地去将所背诵篇目和其他版块结合。这样不仅会使背诵变得更有意思,也会让这6分变得更值。
11月5日,湖北恩施。宣恩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自发站起来背诵,前排一男生背书十分投入,大汗淋漓。部分网友看到后评论:“一顿操作猛如虎,试卷下来二十五”。对此,班主任回应:“现实是,这个孩子从班上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行列到现在稳居班级前三,一本妥妥的,努力还是有用的。”
<iframe allowfullscreen="" class="video_iframe rich_pages" data-cover="http%3A%2F%2Fmmbiz.qpic.cn%2Fmmbiz_jpg%2FDTobibL9LCHIYJwAibmxuOyuSmuiac4FYgeXbgPZAfj31MxQcJS8gE68o5HF4FRvKs5DTbtu0mAjdnibcEv13DBTAg%2F0%3Fwx_fmt%3Djpeg" data-mpvid="wxv_1599124927985532933" data-ratio="0.5633802816901409" data-vidtype="2" data-w="480" frameborder="0" scrolling="no" src="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mp/readtemplate?t=pages/video_player_tmpl&action=mpvideo&auto=0&vid=wxv_1599124927985532933"></iframe>
看到那些批评、嘲笑他们的人,我想说:真正应该受到嘲笑的,不是认真读书的人,而是那些连6分默写题都没有勇气去面对的人!
洒下青春的汗水,给自己一个难忘的学生时代,这会是现在的你们送给将来的自己的最好礼物。
你的努力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眼里的谁,你只应成为自己眼里的那个满意的、不被自己轻视的人。
情绪能帮你记忆
如果记忆时很高兴,那么在高兴时测试出来的成绩,比在难过时的成绩更好;
如果记忆时情绪高涨,那么在情绪高涨测出的成绩,比在情绪低落时的成绩好!
在小房间里记忆之后,一些人到大房间进行测试,另一些人在小房间内测试。结果在小房间内测试的人成绩会更好。
如果考试时换了教室,没考好是正常的。不怪你、不怪老师,怪教室!
如果想拥有好的记忆效果,那么一定要打破这个惯性,摆脱这两点因素的影响!
用分散学习的方式,代替集中学习,“过目不忘”指日可待!
1
在去学校的路上,又默默背了5、6遍,完全记了下来。
那么,只要在课前多翻一次,那么你这分散了3次的记忆效果,绝对比你一整个早自习都在大声背诵要好得多!
利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将所要学习的材料连续反复学习多次,直到熟记为止,这个方式称为集中学习;把所要学习的材料分散在几段有一定间隔的时间段进行学习,这叫分散学习。
因为分散学习你打破了情绪和时空对你的限制,在不同情境下学习背诵,就说明你能在不同的状态里,都能够记住需要记忆的内容了!
那是当然!!
精确背诵
背诗词,背古文,背课文,背英语……这些都需要精确记忆。
但诗词背诵相对简单,一部分人胡乱朗读几遍都能背下来,我们就会因此以为任何东西,都能用这套方法去背诵。
而有些文章很长,花了很长时间也无法熟练背下来,好不容易背下来了,过程也很痛苦。我们常常又轻率地得出结论:背诵很痛苦、自己的记忆力不够用。
对于那些不押韵的、不顺口的、比较长的文章,尽量避免试图用短时间、在当天就把它背下来。可以先朗读几遍,把整篇文章读得通顺、读得流利以后,再去背,就要轻松很多。
朗读时,你甚至可以不去管文章的意义,“有口无心”地朗读,特别是比较难的古文。古代很多私塾,就是这样训练学生的:在不讲解意义的情况下,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。
等到读熟以后再听老师讲解,理解文章的意义就会毫不费力了!
最好每天只安排一遍朗读,而不是在一天之内,或一节课内,连续不断地朗读同样的文章。
读得顺口了、意义理解了,文章的大多数内容其实已经悄悄地、自动地被记住了。最后的努力方向,只需要去攻克个别的困难词句,或者文章中一些不太自然的意义转折和上下文的连接方式即可。
有些背诵不需要完全的精确。比如说背诵历史、地理、政治的相关内容时,我们记住的东西在意义上和书中相同就可以了,语言上有些小差异并没有关系。这种只需要意义性背诵的知识,一般来说内容都特!别!多!
很多人背诵这种内容喜欢背完第一章,再背第二章,一章一章地背。不过常常刚背到第二章,又发现有些第一章的知识已经忘了,于是又倒回来复习第一章。不少同学到最后考试时,还是前几章打转……
正确的背诵方式,应该是把书本从头到尾阅读两三遍,熟悉所有知识,然后再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标记,最后进行背诵。
1. 阅读要快。像读休闲小说一样,尽可能一次把整本书读完。
2. 总结和标记。可以另拿本子做笔记,也可以直接在目录上写出内容提示,或在章节页写出总结提纲,或在正文中对关键词作标记。
3. 找到一个关键词。大脑中只要想起了这个关键词,就可以“恢复”整句话。
4. 做标记要简洁。当然,你也可以去尝试标记得更多,然后对比各种标记风格的效果。标记是为了方便下一次复习或背诵时,眼睛迅速定位到重点和关键词。因此,最好不要满篇都是标记。
通过阅读熟悉了所有知识以后,凭着“常识”或“直觉”,就能蒙出两三个要点。剩下蒙不出的要点,才是真正需要付出努力来记忆的难点。
最后阶段才是真正的冲刺背诵。这时,大脑中已经形成了整个的知识框架,有些要点已能背出。背不出的,也是比较熟悉,只差临门一脚,再反复诵读两三次,就能轻松背出了。
有以下三点技巧:
2. 一边朗读,眼睛一边看后面的内容,思维会复述前面的内容,然后判断哪些词是易混易忘的,是难点,哪些词是关键词。(多试几次你也可以!)
3. 针对这些难点和关键点,在文字还没从眼前消失之前,大脑中要不断地做各种加工。
1
有一次,我和一个十多岁的小孩交谈,他说班上某同学背古文不行,无论怎么背,就是背不出。听他这么一说,我当然知道他背诵古文肯定不错。于是就找了段古文,和他进行比赛。
他先朗读一遍,我再朗读一遍。然后,他开始尝试背诵。原以为他可能需要提示几个字,才能背下来,没想到,他直接就全部背!出!来!了!
我吓了一跳!还好,接下来我也面无表情地全部背了出来,虽然思维中经历了一番翻江倒海。这个比赛,他对我是“让先”,表面上大家都很轻松,但在暗中我已是拼尽全力。
所以说,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有“过目不忘”的本事。但其实我没有,我只能凭借其他地思维能力,在大多数知识上假装“过目不忘”。
要抵抗遗忘,最好的手段就是把记忆过程拉长到很多天,变集中学习为分散学习。经历了其他干扰信息的洗礼,摆脱了对情境和情绪的依赖以后,所形成的记忆虽然也会遗忘,但遗忘速度会慢很多。
而且,从熟读到总结再到背诵,在这个分阶段的过程中,所有的知识几乎会同时达到可背诵的状态。不会像逐章背诵那样,背了后面,又忘了前面,到处都是补不完的窟窿、填不完的坑。
所以,就算有“过目不忘”的能力,也未必能用、未必好用。
没有“过目不忘”的能力、借助有效的技巧,一样可以轻松地快速地背诵。
新易学热点关注
最新文章
-
★ 形容词:1  贫穷的:poor = needy&[…]
-
这15篇人民日报典范时评,分属15个不同的作文主题,结构规范[…]
-
2021年3+证书高考作文中国女排2019年,女排世界杯比赛中,以[…]
-
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,当地时间9月24日,孟晚舟女士已经乘坐[…]
-
很多人问作文怎么开头。虽然文无定法,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。[…]
-
1沈从文说:宁愿在法度内灭亡,也不在法度外苟活。没有规则[…]
-
01大声朗读的好处我们常常会说语文素养,多读书、写日记这[…]
-
01开学典礼学生晕倒无人扶,因为冷漠?光明日报客户端李勤[…]
-
阅读技巧情节的结构要素(1)线索。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[…]
-
在古文中还藏着许多美丽的句子,读来宛转悠长,比诗词还美,[…]
-
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桃李、汗青、须眉 […]
-
有些同学们积累了很多作文素材,却不知道该怎么运用。我们为[…]
-
01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,做一些相关的政事[…]
-
大撕兄注:本文源自高中生学习,由湘语文进行补充。讲述的现[…]
-
2013-2020年名句默写2013年(1)________,在河之洲,______[…]